夏天是否可以使用圣约翰草油?
圣约翰草油在防晒上的应用一直以来都有些争议,有些传统内容会认为它有光敏性不适合在阳光下使用,真的是这样吗?
圣约翰草油在防晒上的应用一直以来都有些争议,有些传统内容会认为它有光敏性不适合在阳光下使用,真的是这样吗?
其实我自己从未有过将精油放入冰箱保存的“异想天开”,直到早些年看到Tisserand先生的一篇Blog才了解到可以有这种操作。T先生那篇博文的副标题写得很俏皮: Essential oils are happiest when cold. 精油们在凉快儿时最最开心了!
这原本不是什么新鲜的话题,之所以又拿出来说,是因为前不久,我的一个朋友,资深精油玩家为了处理自己的脚气,竟用了浓度80%左右的酚类精油…
精油似乎在某种程度上会像酒一样陈化,以至于玩家或藏家在向你介绍他们的宝贝时会忍不住“炫耀”:“这可是十年的檀香…”、“这瓶玫瑰我已经放了五年了呢…” 然而,并不是所有的精油都经得起时间考验。
纯露相较于精油是不稳定的,常常我们会在纯露中发现浑浊、絮状物、团状物… 这些到底是否意味着纯露变质?还是是一种正常情况?
在选择植物油的时候,尤其是在芳香疗法中作为直接口服时,我们会强调选择冷压初榨的产品,那精油是不是来自初榨或头道蒸馏的才是最好的呢?
精油萃取,用几十公斤芳香植物往往只能得到1升都不到的精油,甚至,一些花朵类的萃取,为了一公斤的精油需要用掉上吨重的花瓣。难道还当不得“最最最了不起”吗?
有很多植物的萃取物会呈现跟植物本身某部分相近的颜色,而德国洋甘菊,植株只有白、黄、绿三色,凭什么它的精油就是冷傲的蓝色呢?
精油本身不就是具有疗愈性的,为什么还要加一个“疗愈级”,这是强调?还是画蛇添足?“疗愈级”还包含或隐含了其它意思吗?那它们究竟是什么?…
「助眠」似乎是薰衣草精油的一个重要标签,然而,很多人用了以后却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甚至反而影响了睡眠,这究竟是怎么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