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拘一格的植物油:黑种草籽油十大应用领域的完整探讨

这种乍看之下长的有点像黑芝麻的种子常被我戏称为「西域芝麻」,它的原生植物黑种草最早的种植记录可溯源至西亚和埃及,后被引种到欧洲,乃至更广泛的其它区域。
不过事实上,它与芝麻之间还是有相当的区别,外形上,黑种草籽为三棱形,而芝麻则是扁平状;气味上,两者虽都具有芳香之气,但芝麻的香味醇厚,而黑种草则带有个性鲜明的辛烈之味;也因此,两者虽都可产出植物油,性状、功效却截然不同。芝麻油柔和细腻,润物于无声;黑种草(籽)油则掩饰不住自己的张扬,擅用炙烈的方式让人们对它「刻骨铭心」。
随着这些年来越来越多人开始追求自然的生活方式,很多兼具「药食同源」价值的植物也被进行了深度开发与研究,并最终以各种保健品的形式走进大众的视野,黑种草就是其中的典范。从一味餐桌上的香料摇身变成很多慢性病的功能性补剂让人趋之若鹜,甚至不乏有「黑种草包治百病」的说法,但果真如此神奇吗?我们又该如何去挑选合适的黑种草产品?黑种草籽油的应用有无禁忌?这篇文章会一一解答这些问题。
黑种草 – 维纳斯的头发
黑种草实在有着太多的名字,英语译名像是黑孜然(Black cumin)、黑葛缕子(Black Caraway),有些地方也会称之为黑色小茴香,或许是它的种子过于出名,所以名称也大都与此相关,然而这种植物本身其实极具魅力,这里就不得不说,法国人是懂得审美和浪漫的,将它命名为 cheveux de Venus,意为维纳斯的头发,既形象,又生动地描绘出黑种草花朵盛开时的美与神韵。

目前市面上常见的“黑种草”有三种,分别为:Nigella arvensis, Nigella damascena 以及 Nigella sativa (左图分别由上至下)[1],其中仅有Nigella sativa是真正具备药用价值的品种,有些地方也称之为「真正黑种草」,后两者则为庭院观赏植物,从植株的形态上来看也确实是要更胜一筹。
尤其是Nigella damascena,因其丝状叶片更为修长,常密密麻麻地交叠在一起,从而又名“love-in-a-mist” 雾中之恋,这种意境与黑种草籽所散发出的张扬反差极大,犹如冰美人的外表下却涌动着一颗吉卜赛女郎的心,也正是这种双面性赋予了黑种草独特的疗愈能力,它能应对人体在身心层面出现的各种「温度失衡」,在「冷」与「热」之间找到恰当的平衡。
与众不同的过「油」之处
黑种草在西亚和阿拉伯地区传统医学上的应用已超过千年,主要的使用部位是其种子,古时的用法主要为直接或磨粉后食用。但如今,当人们明确了种子中所蕴含的油脂和其伴随物是最具疗愈价值的成分后,运用现代工艺萃取出植物油,并配以不同的包装载体,如胶囊,是当下提供给人们更精准和便捷的做法。
与市面上贩售的常规植物油品种有所不同的是,黑种草籽油很少采用精炼(refined)的方式萃取,基本上都为冷压萃取[注1]。 一般情况下,我们会认为温度控制在60℃以下的首道压榨植物油属于能最大程度保持种子原有风味和营养价值的冷压植物油,已然非常优秀了。但对于黑种草籽而言,冷压的温度还会更加苛刻。我翻看了一些德国黑种草油生产商的数据信息,绝大部分生产者都认为,温控在40℃以下才能使黑种草籽油中的一些敏感且重要的成分,如Thymoquinone(百里醌)免受破坏,以及尽可能降低初级氧化的可能,使得植物油的口感更还原种子的固有风味。
而更极致的做法是可采用低于30℃的温度进行压榨,使核心成分百里醌更大程度保留。据我不完全统计的数据对比,目前在德国市场上流通的普通黑种草籽油百里醌含量约在240mg/100ml(ca.0.27%),而运用30℃以下极致冷压的黑种草籽油所蕴含的百里醌含量可以高达约3000mg/100ml(ca.3.3%)。而在另一份黑种草籽成分和其特性的研究中,作者分别检测了六个不同批次普通冷压黑种草籽油的成分,其中百里醌的含量在区间3.48–8.73 mg/g(0.348% – 0.873%)。[2] 由此不难看出,同样都被称为「冷压」植物油,但具体工艺的细节还是会影响油的品质与特性。从目前科学研究的视角和结论来看,百里醌是影响黑种草籽药用疗效重要的成分,它含量的多寡某种意义上决定了黑种草籽油的作用程度以及使用情景,因此它也成为判断一款黑种草籽油疗效价值重要的参考指标。不过这种极致冷压技术有一定门槛,目前主要还是在一些机械工业发达的地区可进行这样的加工,换言之,黑种草籽油生产地的信息可以成为我们预判油品的因素之一。[注2]
[注1]很多研究报告中会对比不同萃取方式的黑种草籽油有效成分的差异,但就我对欧美市场中主要的流通货品来看,还是以冷压的产品更为常见。
[注2]很多市售黑种草籽油原料产地(多为埃及)与加工产地并不一定相同。
其次,黑种草籽油还存在两种不同的形式:过滤和未过滤的,除了橄榄油外,很少有植物油作这样的细分。它们的主要区别在于有效成分以及口感差异,以及由此所对应的适用人群和使用情境。详细如下:
普通冷压 |过滤 | 普通冷压 | 未过滤 | 极致冷压 |过滤 | 极致冷压 | 未过滤 | |
效用成分 | 含精油和一定的脂肪伴随物,但缺失了微量元素、矿物质等更多有益成分。 | 一定程度保留黑种草籽所有的营养和效用成分。 | 高含量百里醌,精油含量相对增加。流失一部分微量元素、矿物质。 | 高含量百里醌,精油含量相对增加。极大程度保留种子中各种有效成分。 |
口 感 | 温和,淡淡的胡椒味和茴香味 | 较为刺激,有比较重的辛辣感,可能会对咽喉造成灼热(灼痛)的感觉 | 刺激性高,辛辣感强,仅1-2滴就可对咽喉造成灼热(灼痛)感 | 刺激性高,辛辣感强,仅1-2滴就可对咽喉造成灼热(灼痛)感 |
适用情境 | 日常佐餐或直接口服。适用于绝大部分人,尤其是胃不好(如有胃溃疡,浅表性胃炎等),孩童,动物(猫除外)。 | 日常佐餐或直接口服,可以接受辛辣口感,且本身为寒性体质的人。 | 仅限于治疗用途或阶段性密集保养。少剂量服用(详情见下)。 | 仅限于治疗用途或阶段性密集保养。少剂量服用(详情见下)。 |


既然人们愿意将黑种草籽油的加工做得如此细分与极致,想来必定是有它与众不同的过「油」之处!
的确,与一般的植物油相比,黑种草籽油除了蕴含基础的饱和/不饱和脂肪酸外,还拥有最高可达2.5%的精油成分[注3],其中最受关注的还是百里醌,它既是生产者追求极致含量的始作俑者,也是研究者对黑种草功效最有兴趣的核心成分;它与其它精油成分如 ρ–cymene(对伞花烃), Carvacrol(香芹酚)等搭配被认为促成了黑种草籽油在调节身体免疫和代谢功能上的优越表现。除此之外,极为丰富的脂肪伴随物和各种植物次级代谢产物是黑种草籽油的另一大特色,这也使得它无论在气味、色泽、还是功效上,与其它各色植物油相比显得格外引人注目。
[注3]精油含量的多寡与种子本身的特性-种植因素/生长环境,以及萃取工艺有关。
图1: ① 极致冷压黑种草籽油-过滤 ② 普通冷压黑种草籽油-过滤
图2: ① 普通冷压黑种草籽油-过滤 ② 普通冷压黑种草籽油-未过滤 ③ 极致冷压黑种草籽油-未过滤
黑种草籽油主要成分一览[3]
饱和脂肪酸 | 棕榈酸 15% |
不饱和脂肪酸 | 油酸 ω-9 24%,亚油酸 ω-6 50-60%,α-亚麻酸 ω-3 1% |
精油(0.4-2.5%) | Thymoquinone 百里(香)醌,p-Cymene 对伞花烃,Carvacrol 香芹酚,Nigellone 黑种草酮 |
微量元素 | 锌、铬、钒、锰、硒 |
维生素和矿物质 | 镁、钾、钙、钠、钡、维他命B1(15.4mg/kg),烟酸(57mg),维他命B6(5mg),叶酸(160μg) |
其它 | 生物碱 (Nigellicin),皂苷 (α-Hederin),固醇,复合维他命E |
借鉴古今应用的思考
我常着迷于不同地区的人们在传统医学中对药草的应用经验,并感叹人类的祖先是如何发现这些精妙的用途,其中甚至有很多行之有效,却难以从科学视角去解释的方法与奇思妙想。所以,在与时俱进地去翻看很多科学研究的同时,我其实更乐于去寻找散落在各个传统医学中对植物的应用之道,并深有感触,很多时候,我们需要同时结合古今的视角来看待一种植物的应用,才能更深刻地去理解它们,以及做出更好的应用策略。在这个段落中,我会纵观黑种草在古时的记载、各地传统医学中的应用、芳香疗法中诠释,科学试验的论证,以及我自身的经验来探讨一下黑种草籽油在各种应用场景中功效的可能性。

1. 外用
以植物油的身份来说,外用是其应用角色中不可或缺的部分,但黑种草籽油的外用价值不单纯停留在精油的稀释剂或润肤保湿上,更多时候是借助它多元的成分去独立完成一些「治疗任务」,因此我也将它称之为「功能性植物油」。但在这些应用场景中,我们并不能简单理解“功效”的字面描述后就立即付诸使用,很多时候需要反复推敲用法,比如在处理皮肤问题上。
A. 皮肤
在很多与芳香疗法相关的书籍中经常会提及黑种草籽油可用于处理皮肤湿疹和异位性皮炎,并普遍认为消炎和止痒是能让它被”合理”应用在这些问题上的主要原因。但从现实的案例中来看,由于湿疹和异位性皮炎都是极为顽固,可伴随多年反复性的慢性问题,不同阶段(病程)的皮肤受损程度与表现都会很不同。在我遇到过的很多案例中,由于多年反复发炎或频繁使用激素类药膏所导致的皮肤表皮屏障严重受损的情况不在少数,在这种情况下若皮肤又处于急性炎症期,不要说是含有(一定刺激性)精油的黑种草籽油,就算是最温和的甜杏仁、芝麻油都会成为皮肤的负担。所以,一直以来我都认为黑种草籽油不是理想的湿疹/皮炎类治疗用油,至少不适合所有阶段和程度的湿疹/皮炎。
而另一方面,黑种草籽油中的确蕴含高比例的亚油酸(50-60%),它是构成皮肤表层脂质核心成分神经酰胺的关键成分,配合上微量存在的γ-亚麻酸(或更佳的是与月见草油调和),能组成强化皮肤表皮屏障很好的搭档。因此,如果是湿疹/皮炎类肌肤在急性炎症期后的恢复期的确可以考虑在配方中有黑种草籽油的加入,但其添加比例建议控制在15%以内。或是娇嫩脆弱的敏感肌肤,也可在日常的保养油中适当添加入黑种草籽油。相传埃及艳后和娜芙蒂蒂也曾使用黑种草籽油作为自己的美容用油,考古学家就在埃及法老图坦卡蒙的墓穴中发现了一小瓶黑种草籽油,认为它是一种“奇迹”油,对皮肤具有镇静(?)、再生、消炎的作用。[4]
提及消炎作用,尽管我不认为黑种草籽油是湿疹/皮炎类肌肤急性炎症期的合适用油,但对于像痤疮、各类癣症,这些类型的肌肤炎症,黑种草籽油却可大有用武之地。或单独使用,或搭配其它植物油或精油加乘效果,例如黑种草籽油与圣约翰草浸泡油的搭配就很适合作为牛皮癣的治疗基底用油。此外,精油的存在,哪怕是微量的,都赋予了黑种草籽油一定的抗菌、抗微生物性,像常见的白色念珠菌,金黄色葡萄球菌[5],因此它也可应用于多种细菌性感染的皮肤炎或伤口的辅助处理,不过在用法上需要注意,如果患处存在开放性伤口,黑种草籽油只能涂抹于伤口周围,不可直接覆盖于伤口上!
另一个属于黑种草籽油比较特殊的功能是人们发现它对于调节皮肤色素具有一定效果,可用于治疗皮肤色素沉着下降和白癜风等问题。一项随机双盲研究中,52名白癜风患者被分成两组,分别外用涂抹黑种草籽油或鱼油进行皮损治疗,每天两次,持续6个月。在治疗前和治疗过程中,他们使用一种经过验证的测量仪器对皮损进行了记录。使用黑种草籽油治疗的结果是:从治疗的第3个月起,白癜风皮损明显减少,超过了鱼油。[6]在这个应用上我暂时没有具体的经验,但外用黑种草籽油涂抹没有伤口的皮肤也是比较安全的,所以大家如遇类似情况不妨尝试看看。
B. 头发
在皮肤应用之外,黑种草籽油受到“追捧”的另一个用途就是对于头发的养护,这种方法在印度尤为盛行。当地称黑种草籽油为Kalonji Oil(卡隆吉油),人们或单独涂抹冷压未过滤(甚至还有浸泡而成)的卡隆吉油,或将其作为护发油的主要成分之一,再混合其它的油脂和药草,如椰子油、余甘子、海娜,做成护发油进行使用。他们认为卡隆吉油能促进头发生长、强化发根、减少头屑和防止头发过早变白。从已知的黑种草籽油特性来看,如果落发的原因主要来自于头皮毛囊问题,如脂溢性脱发,那么卡隆吉油的确有很好的助益;但落发原因其实极为复杂,除了头皮局部的,还有生理甚至心理层面的因素,因此,我更愿意将黑种草在这方面的功效形容为对头皮环境和发根健康的维护,事实上,从我自己的使用感来看,它对于调节毛囊油脂分泌,保持头皮清爽的效果最为直接,这可以降低必须洗发的频率。目前,我们很多皮肤、毛囊慢性受损的问题主要来自过度清洁,因此减少表面活性剂的频繁“刺激”,就是在帮助皮肤(头皮)恢复自有生态环境,平衡正常的生长、代谢机制。
꧁护发方法:取适量普通冷压的黑种草籽油(最好是未过滤的)均匀涂抹在头皮上,并保留至少半小时,再用有机类洗发水或手工皂进行清洗。每周可使用2-3次。
C. 口腔
在口腔上的应用并不属于黑种草籽油广为人知的用法,尤其是当油漱法为越来越多人所熟悉,椰子油和芝麻油在口腔护理上的效果则更深入人心。提出黑种草籽油可治疗牙周炎和阿弗他口炎(口腔溃疡)的是一位德国的牙医Ismail Özkanli,他在2002年与一名药剂师共同研发了一款牙龈护理凝胶,其中主要成分就是黑种草籽油,并在之后的很多年于自己的诊所内进行了9000多例的临床测试,愈加确定了这款产品的疗效,2014年这款牙龈护理凝胶正式投放市场。我看了一下它的成分,效用成分主要就是黑种草籽油,其它都是一些辅剂(对于功效不存在决定性作用),所以简化来说,我们可直接使用黑种草籽油进行油漱(与椰子油/芝麻油混合),或在口腔溃疡上局部点涂。
D. 肌肉
针对肌肉层面的应用是我个人外用黑种草籽油最常用到的情景,它是一种自带“温度”的植物油,涂抹在皮肤上,稍加按摩会产生些许的温暖感,因此很适合用于一些痛症的配方中,无论是各类肌肉关节酸痛,还是女性经常会遇到的痛经,均可采用黑种草籽油作为基底油。尤其是在一些因环境影响(寒湿)所产生的痛症,黑种草籽油的效果不逊色于常用的山金车或圣约翰草浸泡油,必要的时候它们还可以合用。有时在工作一天后感觉肩颈有些僵硬酸胀,或是后颈受风有些不适,我会立即涂抹一些黑种草籽油(不加任何精油),也能得到很好的舒缓,算是一种比较偷懒的简便法。
2. 内服
无论是作为一种传统的香料,还是被科学研究定义的保健品或天然药物,「内服」无疑是黑种草籽发挥效用极大化的一个重要途径。尤其是这些年,有关黑种草的植物药理和医学价值研究一直在不断升温,研究的重点除了围绕着核心成分百里醌展开的一些,也不乏基于黑种草籽完整成分(粉剂)或萃取物(植物油、精油等)所进行的探索。目前受关注最多的三个应用领域分别是:「过敏」、「代谢症候群」和「自身免疫性疾病」。
在口服应用上,我们更不能只关注文字上所描述的病名或症状来决定使用它的必要性,需要同时重视它的「性、味」是否匹配每个人的体质,以及疾病处于何种发展阶段。
黑种草在我国,尤其是维吾尔传统医学中多有应用,因而在中国药典里记录它的性味为:甘、辛、温。但我个人认为,经过提取的黑种草籽油,其辛烈和温热程度要比服用种籽(粉末)来得更为强烈,倘若是「极致冷压」而得到的种籽油则又要更胜一筹。因此,结合中医体质的理解,但凡有湿热、阴虚体质的人,或有实热证表现的,无论自身是否存在以下会讨论的种种疾病,都需要极为谨慎服用黑种草籽油。也基于这个前提,下面会综合评估黑种草籽油在各个生理系统中的具体作用、实际操作与注意事项。
A. 消化系统
黑种草籽在印度的传统应用中常被用作消化药,能驱除胀气,缓解胃绞痛。不过我查看了一些资料,发现主要的用法还是以食用黑种草籽粉为主,或是与小豆蔻、肉桂、姜等搭配做成茶饮饮用,这些用法都要比直接口服黑种草籽油来得更为温和。胃部容易有不适的人通常对于植物油的耐受性不高,尤其是在空腹的情况下。因此,黑种草籽油的服用更适合在餐间或餐后。这里还需要留意的是,有胃食道逆流和胃灼热情况的人,虽也属于消化不良的范畴,但不适合服用黑种草籽油,很有可能会加重症状。
在《芳疗实证全书》中有提到:“百里醌能激励胆汁分泌”,但我没有找到直接的相关研究,目前可以被论证的是在各种肝脏受损试验模型中,百里醌可通过减少氧化应激、炎症和纤维化可改善肝脏的健康[7],从这个角度来讲,肝功能的改善也可以认定为在一定程度上促进胆汁分泌。此外,百里醌在动物试验中被证实可以防止酒精或压力因素造成的胃黏膜损伤[8]。这两者结合来看,黑种草籽油对于有长期饮酒习惯的人群或许有一定帮助,不过这里缺乏更多对于有效剂量的评估,暂时只能作为一种功效可能性的参考。
此外,在我的个人经验中,黑种草籽油对于寒积或气虚便秘也颇有效,它们常见于素体阳虚寒凝或老年群体中,可以取20-30%的黑种草籽油搭配火麻仁油与橄榄油于每天早餐期间服用,每次5ml左右。但如果是热证便秘就绝对不要再服用黑种草籽油了,只会加剧不适。
B. 免疫系统
黑种草作用于免疫系统的问题可以主要分为两类:过敏症与自身免疫性疾病。
「过敏」是免疫系统受到特定刺激源(过敏源)后所产生的一种过度特异性免疫应答,常见情况如:季节性过敏(花粉症)、过敏性鼻炎/哮喘、异位性皮肤炎等。在过敏发生的情况下,IgE抗体会与过敏源结合,并在体内释放组织胺等引起发炎的物质,造成如皮肤/黏膜肿胀、发痒/烫、眼睛发红等一系列症状,是当下弥漫在全世界最为棘手的亚健康问题之一。
而黑种草籽油在这些年的走红与它能在一定程度上预防、缓解过敏症不无关系。在欧美地区,它成为了慢性过敏症患者重要的营养补充剂之一,尤其是对于季节性过敏(花粉症),很多家庭医生都会推荐在花粉季开始前3-4个月服用它,以帮助调节免疫功能,减轻过敏症状。但这里需要补充的是,服用前不可忽略对体质的评估。一般来说,长期受过敏症困扰的人都有「正气不足」的问题,容易手脚冰凉,精神倦怠,黑种草籽的「火力」可以很好协助身体培蓄能量。但目前不乏很多因压力过大,情志不畅而出现气郁的人群,他们也很容易遇到免疫系统紊乱的问题,而气郁易化火,如这类情况的人再服用黑种草籽油的话,会让情绪更加烦躁,甚者还会出现口舌生疮,便秘等诸多不适。
此外,黑种草籽油的服用不能像一般保健品(如鱼油)长期连续地服用,它需要遵循周期性、阶段性服用的准则。一般来说,以保养或预防目的出发的服用以4-6周为一个疗程周期;而作为急性症状期的辅助治疗则时间更短,因为期间服用的剂量会更大,一般控制在15天内。此外,单次服用的剂量除了与使用目的挂钩外,也与服用种籽油的品质/类型有关。譬如下面这个临床测试:
季节性过敏:65位18-65岁之间,每天至少出现打喷嚏、流鼻涕、鼻塞等2种过敏性症状,累计时间超过1小时(即在症状发生期),且过去1个月内未使用过任何类固醇和免疫疗法等治疗,参与到本次试验。他们被随机安排到两组,一组每天饭后两次服用250mg黑种草籽油胶囊(本品采用超临界萃取法提取,含有5%百里醌,以及可促进植物化学物质和药效吸收的胡椒碱2.5mg),每次一颗;另一组则服用安慰剂。持续15天后,服用黑种草胶囊组在鼻部和眼部症状评分量表中显示,症状显著降低;血清中IgE水平有所下降。[9]
我们若以这个用量为参考标准,那么普通冷压的黑种草籽油的用量需要将近10g才能达到比肩的效果。而目前市面上绝大部份保健品形式的黑种草籽油都是500mg规格的胶囊(其中还包括一些辅剂),有些仅建议服用2-3颗/每天,在不明确百里醌含量的情况下,这样的产品服用的怕是寂寞。根据不同的服用目的与萃取形式,在过敏症上的每日建议用量为:
普通冷压 | 极致冷压 | |
预防和一般养护 | 3-5g | 0.5-1g |
症状期伴随治疗 | 8-10g | 1-2g |
「自身免疫性疾病」也是近些年来让医学界非常头疼,但发病率却节节攀高的棘手问题。目前现代医学还尚未能对其成因做明确定性,只能观察到人体免疫反应出现了异常,攻击正常细胞从而产生了一系列的“自我摧毁”式的生理表现,其中最为突出的就是发生在局部或弥漫全身的慢性炎症。而让黑种草籽油备受关注的原因之一,也是人们发现它在应对这些复杂的自身免疫性疾病时会有一定表现,譬如:
类风湿性关节炎:42名患有类风湿关节炎(RA)的患者被分为两组。干预组的受试者每天服用两颗黑种草籽油胶囊,每颗500mg。另一组在同一时间段内每天服用两粒胶囊作为安慰剂。八周后IL-10 (具有抑炎功能的免疫多向性细胞因子)水平升高,DAS-28评分(一个评估RA的量表)和关节肿胀数量降低。这项研究表明黑种草可以改善RA患者的炎症并减少氧化应激。[10]
桥本氏综合症:40名桥本氏甲状腺炎患者被分成两组,干预组每天服用2g黑种草籽粉,安慰组服用2g淀粉。八周后,干预组TSH明显降低,T3T4水平略有上升,抗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Anti TPO)明显下降,VE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也有所下降,即黑种草对于桥本氏甲状腺炎的甲状腺功能具有正向影响。[11]
黑种草籽油对于自身免疫性疾病所发挥的作用一方面来自于对免疫系统的调节,它能改善T辅助细胞(TH1/TH2)的平衡,以及增加NK细胞(自然杀伤细胞)的活性;或是能降低桥本氏中标志性的抗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Anti TPO)。另一方面,它也能抑制促发炎细胞因子(如TNF-α, IL-1),和阻断一些体内的炎症连锁反应(如COX, 5-LOX),无疑对于自身免疫系统疾病中最突出的炎症症状有一定的正向帮助。但从目前所能触及的文献来看,相关临床试验存在样本数量偏少,且评估内容中有相当的主观论述部分(如量表),不足以体现黑种草在相关问题上应用的确凿证据。又加上自身免疫性疾病无论在病因溯源,还是病程发展上都更为复杂,我个人认为,在这部分的应用上黑种草籽油只能作为极为辅助的保养产品,且更适合发病初期,程度和症状还比较轻微的阶段使用,具体的服用剂量可参考表3。
C. 呼吸系统
黑种草籽于呼吸系统的应用在阿拉伯传统医学中最有渊源,他们很早就提出了各种具体的用法,如:使用黑种草籽浸泡油(浸泡于橄榄油中),然后取三滴,分别滴入每个鼻孔,以治疗伴有阵发喷嚏的流感;或是将种子烘烤之后磨成粉末,然后放入布袋中,每天吸入以疏通鼻腔,这个做法有点类似于我们如今的鼻腔喷雾原理。[12] 中世纪著名的波斯哲学家、医学家Avicenna(阿维森纳)就曾提到过黑种草对于呼吸急促和止痰具有疗效。[13] 于是,直到今天黑种草籽仍然是阿拉伯地区治疗咳嗽和哮喘等类似疾病的传统草药之一。
结合现代的研究来看,黑种草籽油最常应用的场景是作为哮喘与百日咳的自然疗法。急性症状发作期,法系芳疗中的建议用法是以CO2临界萃取的黑种草籽油搭配龙艾精油置于舌下服用,具体如下:
将1滴龙艾 Artemisia dracunculus 与 1滴黑种草CO2 Nigella sativa 同时放入口腔舌下,季节性过敏期间每天可服用3次。[14][注4]
[注4]法系芳疗中精油常常被当作药物使用,会出现很多口服、舌下吞服的用法。但由于精油的高浓缩性和高刺激性,无专业背景的人群请勿擅自尝试,需在正规受训芳疗师或职业医师的协助下使用。本文列举仅出于学术探讨考量,本方法6岁以下儿童、妊娠和哺乳期女性尤为严禁使用!
在这里,之所以会应用到黑种草籽CO2是因为这种萃取方式能确保对高温敏感的百里醌最大程度予以保留,百里醌除了配合黑种草酮(Nigellon)有缓解支气管痉挛的功能,同时它也能抑制嗜酸性粒细胞对身体的“攻击”,以及TH2细胞因子的信号表达(注:TH2在过敏源进入身体后送出制造抗体的信号),[14] 因此对于像过敏性哮喘的问题上有双重助益。黑种草籽CO2萃取中百里醌的含量通常高于3%,这与「极致冷压」的黑种草籽油中百里醌的含量相当,因此从这个角度来说,它们两者在一些应用场景中可能等同使用。而这也从侧面再一次证明,对于黑种草籽油来说,虽同为「植物油」,实则需区分对待,无论是在适应症,还是剂量上都不应划等号使用。
另一个我从阿拉伯医学古法应用引申而来的用法:取黑种草籽油30-50%搭配橄榄油,于秋冬季节或呼吸道感染流行时节,用棉签沾油常常涂抹于鼻腔内,是我认为比一般海盐、生理盐水洗鼻剂更有效也舒适的方法,并可一定程度预防感染。但如果是在感冒期间,有严重的鼻腔充血,或是鼻子里总是呼热气的情况下请不要这样使用,会加重症状。
D. 内分泌与心血管系统
这里所涉及的主要是所谓的「代谢症候群」,简单来说就是我们俗称的「三高」:血压高、血脂高(三酸甘油脂偏高)、血糖高(胰岛素阻抗),并存在肥胖(主要是腹部腰围过大)以及高密度胆固醇(HDL)偏低的情况,是这些年演变得越来越普遍的健康问题。尽管在严格意义上它还构不成所谓的疾病,但却是很多慢性病如:糖尿病、心脏病的先期。
在黑种草的研究中不乏有数量相当的文献在讨论这个方向的应用。目前主要的一些观点认为:这些应用与百里醌的作用最为紧密,例如:黑种草的降血糖功能可能是通过百里醌减少丙氨酸、甘油和乳酸等生葡萄糖前体物,从而减少了肝脏葡萄糖生成[15],或是百里醌直接降低了胰岛素阻抗,增加胰岛素分泌,促进β细胞增加[16];而在降血压方面,百里醌通过其抗氧化作用增加了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MPO)和谷胱甘肽还原酶(GR)的活性,由于这些酶在氧化应激方面发挥作用,而氧化应激又是高血压发病机制中的一个重要因素,[17]等等。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关注到黑种草中其他成分的相关研究,如:
– 黑种草籽中的极性脂质对 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作用比百里醌更强[18] – 降血糖作用;
– 黑种草籽中的三种去甲二萜生物碱有助于抗糖尿病,并有可能作为抗糖尿病药物开发的先导化合物;[19]
– 黑种草籽中提取的二氯甲烷萃取物(dichloromethane extract)具有与硝苯地平相当的利尿作用,可使血压降低约 20%。[20]
但零零总总的这些药理机制研究大体都基于动物模型或细胞模型,严格意义上无法完全概括人体生理特征,尤其是面对极为复杂的内分泌系统,因而即便有很多观察获取了正向结果,我认为也只能作为一种参考,成为不了「三高症」的治疗依据。而且很多实验中运用到的黑种草籽油到底是什么类型的,主要作用成分(如百里醌)在什么剂量/浓度时会起到何种效果等都未做清晰论述,这就难免会让人们的使用无从下手,或带有盲从性。
此外在临床案例的试验中,我们不再只看到正向结果,也有一些不良情况的反馈,如:
2011 年一组双盲测试,76名患有高血压的老人分成两组,干预组每天两次服用300mg黑种草籽油,另一组服用安慰剂。28天后,干预组老人的平均收缩压从160.4降至145.8mmHg,平均舒张压从78.3降至74.4mmHg。但其中反馈出现消化不良的人有6名(15.7%),出现恶心的3名(15.7%),便秘者2名(7.8%)。[20]
2013年一项双盲安慰剂对照随机临床试验中,72名年龄在30-60岁患用二型糖尿病,并服用抗糖药物超过六个月的患者受试。干预组每天三次服用3克黑种草籽油,安慰组则服用相应的葵花籽油,12周后,与安慰剂组相比,干预组的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甘油三酯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发生显着变化。 干预组的胰岛素水平和胰岛素阻抗下降,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升高,但在调整试验干扰因子后,这些结果就并不显著了,并存在轻微肠胃不适的报告。[21]
极端案例:一位糖尿病患者在药物治疗外,每天服用2-2.5g黑种草籽油出现急性肾衰。[3]
这里就不得不让我们去考虑,副作用的产生是否是不同体质对黑种草籽油适应性的差异;以及,当我们涉及如糖尿病这类需要长期服用西药的慢性疾病时,即使是服用所谓的「营养补充剂」,也应要考虑其与药物的交互作用。而目前对于黑种草籽油来说,一方面它自身的成分多样而复杂,很多研究尚未透彻;另一方面与各种药物之间交互作用影响的研究尚且不多,这就会出现很多我们难以预料的副作用。也基于此,我对于黑种草籽油参与代谢症候群的使用是持保留态度的,或者说,大众很难通过对自身情况的简单评估来判断是否适合服用黑种草籽油。
E. 女性机能
黑种草籽在维吾尔传统医学中被提及有催经、通乳和舒缓痛经的作用。而落实到应用层面,芳香疗法中的做法则更具操作性。通常建议体寒、伴随有痛经的女性能规律的口服黑种草籽油(具体用量可参考表3的一般保养),也可同时搭配服用月见草油以加乘效果。或是在生理期前7-10天外用涂抹于腹部,若配合上有调节内分泌功效、疏解痉挛的精油,像快乐鼠尾草、小花茉莉等则效果更佳。
对于通乳的用法,可以从预产期前三周开始服用黑种草籽油,直到整个哺乳期。但需要留意的时候,在孕晚期时很多女性往往会燥热,所以需要根据个体情况来调整用量,一般我会建议循序渐进地服用,在刚开始时每天服用1g普通冷压的黑种草籽油,若没有加剧燥热现象则可慢慢加量,但最多不宜超过3g/天(普通冷压品质的种籽油,若是其他品质可相应递减剂量)。也可以将黑种草籽油搭配优质橄榄油和火麻仁油同时服用,可缓解孕晚期便秘。
F. 宠物保养
宠物保养是黑种草籽近些年才流行开来的应用方式,主要针对的是狗与马,口服为主,或食用碾碎的种籽,或直接给予种籽油(通常是普通冷压的)。猫不宜口服黑种草籽(任何形式的产品),原因是其中蕴含的精油是它们的肝脏无法分解代谢的,因而会引起中毒。
延续了黑种草籽在人体上的功效,对于马或狗来说它也能增强免疫,有益于毛发健康,甚至某些品牌还提出能预防蜱虫。不过就我自己的经验来看,无论是服用黑种草籽,还是其种籽油,对于驱赶蜱虫的效果似乎并不理想。不过黑种草驱虫的用法自古就有,古时人们通过焚烧种籽来驱赶蚊子,所以“气味”还是发挥效力的主要途径。因此对于蜱虫的防护,我更愿意外用黑种草籽油,即:取几滴涂抹在狗的下肢关节处,耳后等位置;或也可模仿宠物外驱的用法,少量涂抹在脊柱沿线。
外用黑种草籽油对于处理狗的很多皮肤问题也很有帮助,哪怕仅是单纯地涂抹,具体的适用症和用法可以参考上述「皮肤」问题的讨论,只是在这里需要留意的是,狗的体型可以有1kg到几十公斤的差异,所以用量、浓度上需要根据体型灵活调整。
最后需要留意的是,尽管黑种草籽油适合各个年龄段的动物服用,但在母犬的怀孕期,或是狗的假孕期需要暂停使用。因为它会促进宫缩导致流产或提早分娩,以及通乳的效果让假孕的周期变得更长,无法自行恢复。
꧁马或狗日常保养黑种草籽油服用剂量建议:建议只给普通冷压黑种草油
体重1kg以内 – 1ml/天;体重1~10kg – 不超过5ml/天;体重10~30kg – 5~10ml/天;体重30kg以上 – 10~20ml/天
另外需要留意的是:由于动物的体质敏感度不同,对于有些较为敏感的品种,例如柯利犬,需循序渐进运用,逐步增加剂量,日常保持观察。
黑种草籽油的服用建议连续服用三周,暂停一周。
结 语
黑种草籽药用价值的研究还在不断进行,并衍生到越来越多的适应症,像是不孕症、癫痫、癌症防治等等,但目前这些研究的深度和广度都不足以到达可全面推广的地步。而且我始终认为,单一植物,单一植物中的所谓特效成分是难以在如今诸多文明病前独当一面的,这不像青蒿素针对疟原虫那么直接简明,文明病的形成是人体多层次(身心灵)失衡的结果,也因此,当我们在面对越来越多出现的植物药、植物保健品时,需要摆正自己的消费观,并尽可能地去了解和明晰它们的作用机制和效用限度,乃至于可能存在的负面影响。与此相关的更多内容我也很乐意陆续与大家分享,如果有你感兴趣或想了解的植物药/保健品也可以留言给我。
References:
[1] Andreas G. Heiss, Hans-Peter Stika, Nicla De Zorzi and Michael Jursa, Nigella in the Mirror of Time A Brief Attempt to Draw a Genus’ Ethnohistorical Portrait
[2] Lutterodt H, Luther M, Slavin M, Yin JJ, Parry J, Gao JM, Yu L. Fatty acid profile, thymoquinone content, oxidative stability, and antioxidant properties of cold-pressed black cumin seed oils. LWT – Food Sci Technol. 2010; 43: 1409-1413.
[3] Prof. Dr. Sigrun Chrubasik-Hausmann, Schwarzkümmel, www.uniklinik- freiburg.de/rechtsmedizin/forschung/phytomedizin.html
[4] Mohamad EL Dhaybi,Deniz Mesutoğlu, Dilara Rana Biçer, The History of Black Cumin Oil, its use in Traditionnal Medicine and some Pharmacological Properties, Phnx Med J. March 2023, Volume 5 No 1
[5] Ahmad M Eid et al.,A Review on the Cosmeceutical and External Applications of Nigella sativa, J Trop Med. 2017 Nov 22;2017
[6] Ghorbanibirgani A, Khalili A, Rokhafrooz D. Comparing Nigella sativa oil and fish oil in treatment of vitiligo. Iran Red Crescent Med J 2014;16:e4515.
[7] Farzaneh Shakeri et al.,Gastrointestinal effects of Nigella sativa and its main constituent, thymoquinone: a review, Avicenna J Phytomed. 2016 Jan-Feb;6(1):9–20.
[8] Mehmet Kanter, Halit Demir, Cengiz Karakaya, Hanefi Ozbek, Gastroprotective activity of Nigella sativa L oil and its constituent, thymoquinone against acute alcohol-induced gastric mucosal injury in rats, World J Gastroenterol . 2005 Nov 14;11(42)
[9] Anju Majeed et al., A randomized, double-blind, placebo-controlled study to evaluate the benefits of a standardized Nigella sativa oil containing 5% thymoquinone in reducing the symptoms of seasonal allergy, Medicine (Baltimore). 2024 Aug 9;103(32)
[10] Hadi V, Kheirouri S, Alizadeh M, Khabbazi A, Hosseini H. Effects of Nigella sativa oil extract on inflammatory cytokine response and oxidative stress status in patients with rheumatoid arthritis: a randomized, double-blind, placebo-controlled clinical trial. Avicenna J Phytomed 2016;6:34-43.
[11] Farhangi MA, Dehghan P, Tajmiri S, Abbasi MM. The effects of Nigella sativa on thyroid function, serum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VEGF) -1, Nesfatin-1 and anthropometric features in patients with Hashimoto’s thyroiditis: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BMC Complement Altern Med 2016 Nov 16;16:471.
[12] Mohamad EL Dhaybi,Deniz Mesutoğlu, Dilara Rana Biçer, The History of Black Cumin Oil, its use in Traditionnal Medicine and some Pharmacological Properties, Phnx Med J. March 2023, Volume 5 No 1
[13] Abdulrahman Koshak el., Medicinal benefits of Nigella sativa in bronchial asthma: A literature review, Saudi Pharm J 2017 Jul 11;25(8):1130–1136.
[14] École Internationale d’Aromathérapie, Rhinites allergiques : comment les soulager avec les huiles essentielles, www.pierrefranchommelab.com/blog/p-rhinites-allergiques-comment-les-soulager-
[15] Fararh KM, Shimizu Y, Shiina T, Nikami H, Ghanem MM, Takewaki T. Thymoquinone reduces hepatic glucose production in diabetic hamsters. Res Vet Sci. 2005;79:219–223. doi: 10.1016/j.rvsc.2005.01.001.
[16] Naina Mohamed Pakkir Maideen, Antidiabetic Activity of Nigella Sativa (Black Seeds) and Its Active Constituent (Thymoquinone): A Review of Human and Experimental Animal Studies, Chonnam Med J. 2021 Sep 24;57(3):169–175.
[17] Giuseppe Derosa, Angela D’Angelo, Pamela Maffioli, Laura Cucinella, Rossella Elena Nappi,The Use of Nigella sativa in Cardiometabolic Diseases, Biomedicines . 2024 Feb 9;12(2):405.
[18] Sobhi W, Stevigny C, Duez P, Calderon BB, Atmani D, Benboubetra M. Effect of lipid extracts of Nigella sativa L. seeds on the liver ATP reduction and alpha-glucosidase inhibition. Pak J Pharm Sci 2016;29:111-7.
[19] Tang D, Chen QB, Xin XL, Aisa HA. Anti-diabetic effect of three new norditerpenoid alkaloids in vitro and potential mechanism via PI3K/Akt signaling pathway. Biomed Pharmacother 2017;87:145-152.
[20] Zaoui A, Cherrah Y, Lacaille-Dubois MA, Settaf A, Amarouch H, Hassar M. Diuretic and hypotensive effects of Nigella
[21] Aulia Rizka 1, Siti Setiati, Aida Lydia, Esthika Dewiasty, Effect of Nigella sativa Seed Extract for Hypertension in Elderly: a Double-blind,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Acta Med Indones . 2017 Oct;49(4):307-313.
[22] Javad Heshmati, Nazli Namazi, Mohammad-Reza Memarzadeh, Mohsen Taghizadeh, Fariba Kolahdooz, Nigella sativa oil affects glucose metabolism and lipid concentrations in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 A randomized, double-blind, placebo-controlled trial, Food Research International 70